他是我的外甥,今年剛在一所高職就讀。,孩子的爸爸在孩子2歲左右就去世了,在腦海里一直就沒有父親的概念。后來孩子與媽媽一直在外婆家養大,從小我們也是盡其所能的去關愛他,呵護他,多年后,孩子的媽媽重新開始了一段婚姻,2年后生下一娃,等2娃上小學,孩子的媽媽就與后爸一起在外務工多年,孩子就與2娃,2娃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農村。多年后因后爸好吃懶做,好高騖遠,關系不合導致雙方離婚。離婚后,孩子的媽媽就一直在外打工,孩子從上初中直到高中就一直在外婆家。外公外婆與其他的親人都很疼他,也知道娃可憐所以對他特別好,,現在娃長大了,但是對外公外婆與其他的人,都很冷漠。從不主動關心,問候。也不主動聊天,我們跟他講話,他只是淡淡的回復:我知道,好的,再我們說多了,他就不理,不回復了。然后就到房間里關起門打游戲。孩子跟他媽媽也是一樣的,不會主動的問候,啥事情都悶在心理不說。我們也想孩子開朗,但是我們走不進他的心,無法了解他。希望在這里能找到打開孩子內心的一束光
15個擁抱
37條評論
509次閱讀

網友
2025-04-16 22:53:31

咨詢師AI心
1
你好,感謝你在這里分享你與孩子的情況。很明顯,這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不少變化和挑戰。家庭結構的改變、親密關系的缺乏可能導致了一些情感上的疏離,這是可以理解的。首先,要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他的行為,他可能并不是故意冷漠,而是找不到合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建議您和家庭成員嘗試與孩子進行非正式的溝通,可以先從他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創造一個輕松的氛圍。同時,也可以考慮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的幫助,為孩子提供一個訴說內心的機會,讓他逐漸學習如何與身邊的人建立起更有效的溝通。如果有任何進一步的問題或需要,歡迎隨時在這里討論。
2024-10-16 18:13:46
送了一個擁抱

傾聽者竹心
0
孩子有您這樣的長輩是他的幸運,童年的缺失確實會影響性格。未成年的孩子能量有限,最有效的方式是環境的改變。家庭系統能量出了問題,靠小齒輪帶動大齒輪是很費勁的。所以可以考慮從環境入手
2024-10-16 19:14:16

咨詢師顧小茹
1
孩子剛上高職,正值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在獨立分離個體化階段,和家長或大人聊天是比較少的,他們這個時期更注重的是同伴關系,這是生理和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第二,孩子經歷家庭多次變故,成長經歷造成他內向,不愛說話,但我覺得一大家子人這么關心他,愛護他,他心里也是知好丑的,不說不代表不知道。所以,你們不用過份擔心,他能正常吃飯睡覺,有朋友,學業不落,就不要覺得他不陽光,非要把他拉出來,像平時一樣對待他即可。
2024-10-16 19:32:52

傾聽者傾聽達人~格兒??
0
允許他,接納他現在的樣子,他自己會努力的向上向善前行,相信他會越來越好,要知道祝福比擔心的能量高一萬倍……我講清晰了嗎?有需要我們可以私聊??
2024-10-16 19:32:52
感謝親們給出的正寶貴的意見。我就覺得他把自己包裹的很緊,我們無法了解他,甚至無法走進他的內心。我只想讓他知道,他雖然沒有父愛,但是他還有我們。前些年,他那個不怎么聯系的叔叔,把他帶到他爸爸的墳前。后來他就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事。
我更想他快樂,陽光,遇上啥事情都可以與我們交流。
他在外公外婆家,基本上一些都以他為主。沒吃過什么苦,也會時不時的找他聊天,交心,但他從不發表自己的意見。上學,牛奶,水果,好吃的。從沒有斷過,而且孩子現在有時候也特別的敏感,說別人的事,或者說話直接一些,他就以為說他,就發脾氣,摔東西

傾聽者愛語心理
0
孩子現在正值青春期,情緒上的波動也會比較大 ,這個時期孩子也會比較有自己想法, 也有些就不太愿意和他人交流和溝通,咱們可以看看繼續觀察。他的成長經歷,各種不同的變故,同樣會給他造成一定影響。孩子對現實世界有些逃避 所以會逃到游戲里面,所以這個時候游戲是在拯救他的,只要不是網癮的
2024-10-16 20:22:42

傾聽者萍心情感?情緒
0
你好,這個孩子在0-3歲安全感建立期和媽媽的情感鏈接沒有建立好,其核心家庭,養育家庭和派生家庭變動中,孩子會比較敏感,多疑,害怕被拋棄,寄人籬下,不配得感各種感受都有,所以現在表現的距離感就是一種自我保護
2024-10-16 20:23:28

網友悠游城歡迎您
0
您好,能感受到您和家里其他人都急切地想幫助這個孩子。不過我想提醒您和家人,你們對孩子的判斷是基于什么標準呢?換句話說,你們對孩子的愛最終的目標是什么呢?是讓孩子成為大家標準里的“正常的孩子”?還是什么呢?我注意到您提到“他在外公外婆家......沒吃過什么苦......”。請您試想一下,如果有人過來和您說:“你看,你也沒吃過什么苦......”您會作何感想呢?還想和她繼續聊下去嗎?
2024-10-16 22:13:03

網友悠游城歡迎您
0
目前的局面看似是因為一個人的行為造成的,但背后的原因一定是這個人所處的人際關系的互動模式塑造的結果。而人際關系的互動模式又直接受這個人的行為影響。就好像孩子不愛說話,可能是因為他覺得大家好煩,而大家一直在“煩他”,卻是因為“這孩子不愛說話”。
2024-10-16 22:15:57

咨詢師陶瑩
0
想要他陽光快樂,也是一種要求。對于一個內心有著創傷的人,要求他快樂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意味著無法承受的壓力。真正的愛,是接納一個人真實的樣子,不催促,不糾正,而是默默的陪伴,允許,并盡最大努力去理解。
2024-10-17 12:03:15

傾聽者聆悅傾聽
0
聽起來你為外甥擔心,也希望孩子能夠開朗一些。或許孩子的童年經歷給他造就了現在的這個性格。愿意深入探討的話。在合適的時間,我們共同來看看有什么樣的方法能夠幫助到孩子,同時也使我們自己內心多一些光明。
2024-10-17 13: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