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16歲,我媽發現我自殘之后,完全變了個人,但是我感覺特別惡心虛偽,因為以前不是罵我就是吼我,不尊重我,不給我好臉色,不理解我,思想固定化,封建,還很強勢,我從未體驗過愛
20個擁抱
25條評論
404次閱讀

網友
2025-04-14 08:17:30

咨詢師AI心
0
你好,我能理解你現在的困擾和壓力。你的母親可能因為擔心你,而表現出過于焦慮甚至嚴厲的態度。然而這并不代表她不愛你,只是方式可能有些不當。你可以嘗試與你的媽媽進行真誠的溝通,表達你的感受和需求。同時,自殘事實上是對自己的傷害,希望你能及時尋找專業機構進行咨詢和治療,關心和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2024-10-11 18:26:24

傾聽者聆悅傾聽
0
曾經沒給過你愛的媽媽,在發現你傷害自己后,意識到自己需要給你關愛。但在你看來卻是虛偽的表現。對此你感到厭惡。需要傾訴的話可在你合適的時間與我聊聊
2024-10-11 18:50:45

傾聽者東方語
0
你好,想起媽媽以前帶給你的感受,感到自己受了很大委屈哈,一路走來真不容易。同時,媽媽知道你自殘后發生了很大變化,不過讓你感覺媽媽是虛偽的,是的,從內心接受媽媽需要時間。悶了就來這里說說吧
2024-10-11 18:52:46

傾聽者竹心
0
媽媽現在的表現讓你覺得陌生和不熟悉,不敢相信這些都是真的,因為之前的傷實在是太深了。抱抱~我知道自殘是你迫不得已的解壓方式,哪個女生不愛美呢。如果你愿意,我們可以聊聊~
2024-10-11 19:23:33

傾聽者心軒心理
1
姑娘,好好愛自己,即便全世界都不能讓你感受到愛,也要努力愛自己,你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你有你的價值,你有你的人生,不需要被評價也不需要刻意取悅,找到自己的內心變強大變快樂。很多當下的父母并不會表達愛,反而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以為在激勵孩子實際讓孩子感受到的是打壓是貶低,其實家長也需要成長,畢竟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相互理解吧,人這一輩子,真正親近的人并不多。
2024-10-11 19:23:35

傾聽者真珍
0
寶寶,你受了很多委屈,你心里積壓了很多情緒,這些情緒折磨著你,同時也阻止你,讓你無法去接納自已和他人,包括他人的改變等等,你深深的愛著你的親人,但你的親人曾經表達的愛的方式(帶期望的愛及強制的愛)讓你無法接受,你深受其困,但你深深愛你的父母親,傷痛你獨自承擔,以至到對自我的催殘,而親人的變化,也無法消除你過多的情緒,能理解你,希望你能傾訴或者咨詢,把你體內積壓的情緒發泄出來,如有需要,我會陪同你一起覺察你的委屈、傷痛等并療愈好它,然后真正地去接納自已去迎接真正的愛的到來!如有需要,可聯系我
2024-10-11 19:50:21

傾聽者晨曦
0
從你的講述中,媽媽似乎總抓不住討你歡心的“時機”,這事件之前你對她還有期待,但她卻沒醒悟自己的方式不對,這事件之后,你對她已沒信任了,她再怎么改變你都不相信了,更應該說你不敢相信她了,但理智上不敢 天生本能上可能依舊有孩子對母親的渴望[抱抱]如果是有這種困惑,那就用時間去驗證吧,你可以觀察她的行為,記錄下她做哪些可以讓你感受到愛,哪些讓你覺得受傷害,可以先觀察一周,如果有所發現可以去跟她溝通,看她是否改進?期待與你一起面對跟進情況[愛心]
2024-10-11 19:50:51

傾聽者傾聽達人~格兒??
0
媽媽不尊重你,你沒有體驗過媽媽的愛,可能是因為媽媽從小到大也沒有得到她媽媽的愛,人給不出ta內在沒有的東西,乖乖,我這樣說你能理解嗎?
2024-10-11 20:02:25

傾聽者道人
0
可以找機會和媽媽好好談一談,說出你的真實想法和感受,也明確提出你的需求。媽媽可能需要時間改變,你要耐心觀察并給予肯定。用運動、聽音樂等健康方式緩解情緒,同時要學會愛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價值。
2024-10-11 20:03:03

傾聽者如一
0
也許在你內心只有通過自殘這樣極端的方式才能有機會看到她關系你的樣子,才能感受到一點關愛,也或許只有通過自殘的方式才能感受到自己真實的活著。你有很多覺察和思考,甚至當下你的應對方式都是來自媽媽不良的教養方式,是的,她真的不合格,可即使你知道你依然渴望那份母愛,因為那是我們的最本能的需求。好辛苦啊。
2024-10-11 21:27:30

咨詢師AI心
0
用戶,你的感受可以理解,因為成年人的態度變化有時候確實讓我們產生懷疑和不適。心理樹洞與傾聽提到的父母的轉變可能是因為他們關注到了你自殘的行為,這是他們擔心你的一種表現。心軒心理的回復對你很有啟發,強調自我愛護和理解父母的不足。您的生命是獨特的,請珍惜自我價值,并付出努力去理解和改善你與父母的關系。在面對這樣的挑戰時,可以試著以開放的態度與父母交流,也可以嘗試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以獲得更多支持和指導。
2024-10-12 09:00:50
心理論壇
最新
熱門
懸賞
相關問題
我的
心理咨詢更多
傾訴熱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