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24歲,孩子一歲7個月 婆婆幫我帶孩子 我出來上班了沒和婆婆住一起 差不多兩三天 四五天回去看一下孩子 這樣會不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影響 但是如果我在家帶孩子就要和公婆住一起 我又不想和他們住一起 有矛盾 不自在 該如何選擇
25個擁抱
51條評論
454次閱讀
賞2 元

網友
鄭州心理咨詢國醫堂領先
2025-03-25 19:56:25

咨詢師AI心
0
您好,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在照顧孩子和維持個人工作之間做順利的平衡確實需要時間和精力。定期回家看望孩子是有作用的,尤其是在您不能時時在孩子身邊的情況下。但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還是需要母親的親身參與,能否嘗試找一份可以帶孩子一起上班的工作,或者嘗試尋求其它家庭成員的幫助,減少與公婆的直接接觸以減少矛盾。另外也可以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尋求更有效的方法。
2024-06-28 18:21:31
找不到找不到帶孩子的工作
但是我又不想和公婆住一起感覺不自在
哎
怎樣選擇
是不是都有遺憾
如果我在家帶孩子 我婆婆會不會出去跟人家說我天天在家閑著
是啊現在我感覺奶奶才是她媽媽 衣服什么的都是婆婆買的 要穿什么衣服都是婆婆決定的
尿褲也是婆婆買的
可是和公婆住一起會有矛盾不自在
不想和他們住一起
然后我老公讓他搬新房 他也不肯
我也感覺

咨詢師孫三麗
1
是不是也可以考慮讓你婆婆去你家帶孩子,你白天上班,晚上也能陪陪孩子,白天不在家和婆婆的相處也會減少許多,三歲之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早年也是人生的底色,會影響孩子將來的親密關系
2024-06-28 19:14:59

咨詢師AI心
0
親愛的用戶,首先感謝您分享您的困惑和感受。從您的描述來看,您目前的主要矛盾在于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以及如何處理與公婆的關系,以確保能夠給孩子一個穩定和充滿愛的成長環境。在回復中,孫三麗的建議很有建設性,即考慮讓婆婆在您的家中幫忙照看孩子,這樣您白天工作,晚上回家可以親自照顧孩子。這樣的安排能夠保證您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同時也減少了與婆婆的直接日常摩擦,從而可能減少您的心理壓力和家庭沖突。另外,建議您和您的配偶一起開誠布公地討論一下彼此的期望和家庭責任分配,找到一種雙方都能接受的撫養和生活方式。有時候,問題的解決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和理解。請記住,您不是孤軍奮戰,有任何心理上的困擾,都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幫助。希望這些建議能給您帶來幫助。
2024-06-29 09:11:16

網友DK是大噓夫!【全能綜合咨詢】
0
那肯定是會有影響的,因為任何孩子或者說任何的人,無論是成年人還是50多歲,60多歲,老年人,中老年人他們其實都需要母愛的關懷。就算是七老80的成年人,就算是已經成家立業的人都需要來自母愛細心的照料和母親的相處,才能夠更好的滋養他們的內心,所以更不要說是一個這么小的孩子了。你現在可能沒有感覺,但是這對孩子的人生情感和教育都起著非常大的關鍵作用。當然除了排除一些天生與母親沒緣分的孩子。那么這類孩子長大以后,畢竟在他人生比較重要的領域里會發生不如人意的情況。
2024-06-29 15:17:08

網友DK是大噓夫!【全能綜合咨詢】
0
以上是從孩子的人生所分。那如果你也不是很想要住在老公的父母家,或者有自己的一些想法,還想要自己去完善自己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人生就是有得也有失,不可能兩全其美。
2024-06-29 15:18:32

網友DK是大噓夫!【全能綜合咨詢】
0
人生也是現在和未來,現在和過去的一些選擇影響。我打個比方啊,你如果沒有和夫家的關系處的比較和諧,現在你的孩子在婆婆家被照料的更多,你現在去賺錢,讓自身有一點經濟底氣也可以。就是不知道未來如果發生一些變動的話,法院會怎么判了,也要看看運氣的很多事,也有前后關系。
2024-06-29 15:21:36
我打算上到10月份就辭職了

傾聽者悟后起修
0
你好,怎么選擇在于你自己,怎么做能讓你內心真正的安寧,其實過禮拜天把孩子接過來住兩天,也不會對孩子產生太大影響。但是你如果處理不好自己跟自己的關系,你的情緒時常處于焦慮和壓抑,你會把自己的情緒在孩子成長的過程傳染給孩子,這才會對孩子產生更大影響哦。
2024-06-29 21:59:46

傾聽者明成??心理
0
您好,體會您的心情。心理學相關理論及生活經驗可以助您系統地分析、調整、規劃、提高。可助您清除卡點等等。豐富的人生經歷、閱歷:從事過營銷、培訓、管理,從基層管理到高層管理,總結了很多的經驗教訓,事業、生活情感、親子上的總結等等,可以給到您借鑒性的參考,讓您少走彎路[握手][握手]
2024-06-30 08:02:58

傾聽者王老師
0
你好,我是心理咨詢師王老師。對世界永遠充滿好奇,對那些正經歷苦難的人飽含深情,充滿慈悲的力量,用生命溫暖、治愈在人生旅途中曾經相遇的每一個受傷的靈魂。如有需要,我們提前預約時間,保密溝通!
2024-06-30 08:47:40

傾聽者貝塔心理??
0
當你猶豫不決的時候,就不要擅自拿來說事做決定,你覺得自己可真厲害,什么事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輕描淡寫的做個決定就完事了,這是個不負責的思想。歡迎找我聊聊。
2024-07-02 08:47:16

網友魂魄
0
?????? 你的孩子正處于嬰兒期,嬰兒首先要滿足的就是他的身體需求,寶寶會從中得到親近感;又通過與信賴的人親近從而得到安全感,這決定了寶寶和你的關系如何,這些比提供優越的環境更重要。前提是必須獲得孩子的信任,而這需要陪伴,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能得到恰當的親密和關心,至少得到回應。孩子年齡越小,就越需要時間與大人建立信任關系,照料的人數也越受限制。通常情況下也就是1兩個人,大多數為父母但絕非1定是父母。比如1人工作1人照顧,或者輪流照顧。如果是兩至5天的話,間隔稍長。而害怕分離的心理也會使孩子與主要扶養者更緊密的聯系在1起。??????? 對于孩子而言,父母并沒有什么特殊地位。所以,即使是父母也要通過與孩子足夠的互動才能獲得信任并逐漸成為主要扶養者。???????? 原則上講,寶寶能夠和任何照料他、滿足其需求的人建立親密關系。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孩子的扶養人,與其說是孩子選擇扶養者,還不如說是哪個成年人愿意成為扶養者(或者是更有條件成為扶養者),孩子都能接受。???????? 不過孩子能與更多關系親密的人生活在1起,也是有益處的,就是更有利于他學習復雜的社會關系。??????? 你提出的問題,屬于雙重趨避式沖突,選哪1個都是有利有弊,容易使人左右為難。以上是從孩子的角度做出1點解釋,不知能否幫到你。??????? 現實生活比理論更加真實、復雜,我想大家都能理解!如果在前提條件無法做出根本改變的情況下,我建議;盡量縮短與孩子分離的時間長度,比如兩至5天就選兩天;不要拒絕給孩子支持和幫助,隨時向孩子敞開你的身心懷抱;只要回家,就盡可能的接管孩子的1切事務;有專屬的時間陪孩子玩耍和交流(無論如何選擇,即使辭職,都不要傳達負面信息和情緒,孩子聽不懂但能感受到,會潛移默化的融入到他的生命中,并在成長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給他講故事,聊天都可以,最好能得到寶寶的發聲回應;多1些肌膚之親,最好也能得到寶寶肢體語言的回應。)??????? 為母則剛,母親的位置無可取代!你有堅強的理由!
2024-08-13 17: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