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18歲,轉眼間這么多年,想跟大家分享一下3年前,剛開始接觸精神醫學時,個人的一篇思考,(本人重抑重焦5年,現18歲,已穩定,去年獲美國腦科學競賽二等獎,后與芝加哥大學教授學術交流,明年去新西蘭奧克蘭大學或澳大利亞墨爾本心理學大一,不是專業的,勿噴,文章時間太久遠了,可能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遺傳型精神分裂癥,是通過什么方式遺傳給后代的?,首先,我個人對這個題目有不同意見,精神分裂癥的確有一定的遺傳性,但關于它的臨床分型,常見:偏執型、青春型、緊張型、單純型、未分化型及精分后抑郁。所以這里說\"遺傳型精神分裂癥\"是不大合適的。,然后,我們來說說,精神分裂癥是通過什么方式遺傳給后代的?(精神分裂癥有一定的遺傳性,但并不是一定會遺傳),如果遺傳的話,生物學易感性是必要因素,多數精神障礙是多基因遺傳,是基因將疾病的易感性,一代遺傳給一代,若家族史無這方面疾病,就是基因變異。但不能說明疾病發生、發展的全過程。與患者血源關系越近、親屬患病人越多,遺傳風險度越大。精神分裂癥確切的遺傳模式不清,大量研究提示,有九個染色體,連鎖位點與此病的易感性有關(1q、5q、6p、6q、8p、10p、疾病發生、發展的全過程。與患者血源關系越近、親屬患病人越多,遺傳風險度越大。精神分裂癥確切的遺傳模式不清,大量研究提示,有九個染色體,連鎖位點與此病的易感性有關(1q、5q、6p、6q、8p、10p、13q、15q及22q),精神分裂癥患者同卵雙生子,比異卵雙生子同病率明顯增高,而且寄養子研究亦提示遺傳因素在本病的發生中起主導作用。,但大量資料提示,基因對精神分裂癥的易感性只起部分作用,因為即使是遺傳基礎相同的同卵雙生子,同病率也只有約百分之五十,這提示其他生物和社會心理因素也參與了疾病的發生、發展。但對于這類問題,至今尚無一致性結論。
13個擁抱
8條評論
255次閱讀

網友
佛山心理咨詢機構心靈樂園
2025-03-31 13:01:40

咨詢師AI心
0
作為心理咨詢師,非常欣賞用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經歷。希望你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和實踐中,繼續探索心理學的更深層次。對于精神分裂癥的遺傳因素,你的探討非常有理論和實踐意義,對于患者和家屬來說也是有啟發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心理論壇上,我們需要避免涉及到任何可能引起爭議和不適的話題。希望你在今后的發帖中,注意文章內容的合適性和適當性。
2023-04-30 12:08:54
排不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