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婚不是多了個“親戚”,而是建了個“新家”
上周接待一位來訪者,他坐在沙發上嘆氣:“我媽總說我娶了媳婦忘了娘,可我要是事事聽我媽的,我老婆又要委屈落淚。”
這話戳中了很多已婚人士的困境——結婚后,我們總在原生家庭和小家庭之間反復拉扯,卻忘了婚姻最核心的本質:你和伴侶才是新家庭的“主角”,原生家庭該退為“配角”。
?? 從心理學角度看,婚姻本質是“家庭系統的重構”。我們從原生家庭里長大,習慣了被父母照顧、聽父母安排,但結婚那一刻起,一個全新的“二人系統”正式成立。這個系統有自己的規則、責任和優先級,就像兩棵獨立的樹,之前各自長在原生家庭的土壤里,結婚后要一起扎根在新的土地上,共同吸收養分、抵御風雨。
很多人誤以為“剝離原生家庭”是不孝,其實不是。真正的剝離,不是斷了聯系、不管父母,而是從“心理依賴”轉向“獨立負責”。
?? 有位男士曾跟我抱怨,每次發工資,他媽媽都要讓他把一半錢存到她名下,說“怕你老婆亂花錢”。他不敢拒絕,結果老婆知道后大鬧一場。后來他試著跟媽媽溝通:“媽,我現在有自己的小家庭了,工資要用來還房貸、養孩子,以后我會定期給您生活費,但錢得由我和老婆自己管。”媽媽一開始不高興,但慢慢也接受了。
這就是成熟的做法:不跟原生家庭對抗,也不把小家庭的責任推出去,而是明確“邊界”——哪些事是小家庭內部的事,哪些事需要跟原生家庭溝通,自己要做小家庭的“主心骨”。
?? 女性也一樣。有的女士結婚后,總把娘家的事放在第一位,弟弟買房要出錢,父母吵架要去調和,卻忽略了老公的感受。時間久了,老公覺得自己像個“外人”,感情自然會出問題。
其實,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結婚后都要明白:你的第一身份,是伴侶的丈夫或妻子,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原生家庭里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 原生家庭是我們的“根”,但小家庭才是我們要用心澆灌的“樹”。根能給樹養分,但樹要自己向上生長,才能枝繁葉茂。
別再糾結“該偏向原生家庭還是小家庭”,記住:把小家庭經營好,讓伴侶有安全感,讓孩子有幸福感,這才是對原生家庭最好的回報,也是對自己人生最好的負責。
?? 結婚不是多了個“親戚”,而是建了個“新家”
上周接待一位來訪者,他坐在沙發上嘆氣:“我媽總說我娶了媳婦忘了娘,可我要是事事聽我媽的,我老婆又要委屈落淚。”
這話戳中了很多已婚人士的困境——結婚后,我們總在原生家庭和小家庭之間反復拉扯,卻忘了婚姻最核心的本質:你和伴侶才是新家庭的“主角”,原生家庭該退為“配角”。
?? 從心理學角度看,婚姻本質是“家庭系統的重構”。我們從原生家庭里長大,習慣了被父母照顧、聽父母安排,但結婚那一刻起,一個全新的“二人系統”正式成立。這個系統有自己的規則、責任和優先級,就像兩棵獨立的樹,之前各自長在原生家庭的土壤里,結婚后要一起扎根在新的土地上,共同吸收養分、抵御風雨。
很多人誤以為“剝離原生家庭”是不孝,其實不是。真正的剝離,不是斷了聯系、不管父母,而是從“心理依賴”轉向“獨立負責”。
?? 有位男士曾跟我抱怨,每次發工資,他媽媽都要讓他把一半錢存到她名下,說“怕你老婆亂花錢”。他不敢拒絕,結果老婆知道后大鬧一場。后來他試著跟媽媽溝通:“媽,我現在有自己的小家庭了,工資要用來還房貸、養孩子,以后我會定期給您生活費,但錢得由我和老婆自己管。”媽媽一開始不高興,但慢慢也接受了。
這就是成熟的做法:不跟原生家庭對抗,也不把小家庭的責任推出去,而是明確“邊界”——哪些事是小家庭內部的事,哪些事需要跟原生家庭溝通,自己要做小家庭的“主心骨”。
?? 女性也一樣。有的女士結婚后,總把娘家的事放在第一位,弟弟買房要出錢,父母吵架要去調和,卻忽略了老公的感受。時間久了,老公覺得自己像個“外人”,感情自然會出問題。
其實,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結婚后都要明白:你的第一身份,是伴侶的丈夫或妻子,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原生家庭里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 原生家庭是我們的“根”,但小家庭才是我們要用心澆灌的“樹”。根能給樹養分,但樹要自己向上生長,才能枝繁葉茂。
別再糾結“該偏向原生家庭還是小家庭”,記住:把小家庭經營好,讓伴侶有安全感,讓孩子有幸福感,這才是對原生家庭最好的回報,也是對自己人生最好的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