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節(jié)心理健康 身心靈的15重奏
個人原創(chuàng)
張乾
發(fā)表時間:2023-06-25 10:34:08
1679
2
13

?
每個人都是有身體、心理、精神的一個綜合體 ,他們分別代表著人的身、心、靈。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身心靈”的一個綜合體,分別指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自己與世界的關系。那要獲得心理健康也要從身心靈三個方面進行。
一、身體層面
(1)運動:運動可以讓大腦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快樂元素,會讓人感覺快樂。適當?shù)捏w育鍛煉、家務勞動,體力工作、購物逛街、旅行等都可以調節(jié)人的心情。
(2)泡熱水澡:泡熱水澡可以放松身體、緩解疲勞,對于有睡眠障礙的人開還可以促進睡眠。
(3)想哭就哭:當你滿腹苦水,滿肚子怨氣“七竅不通”時,你不必硬裝堅強,該流淚時就流淚,別管它是“暴雨”,還是“流星雨”。相信“流星”會帶來好運,雨后會天晴。哭過后情緒會得到宣泄,壓力和委屈會相應的釋放!
(4)讀書:讀書的好處很多,可以開闊視野,可以吸收營養(yǎng)、讓自己的內心充實,可以減輕壓力、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提高修養(yǎng),可以讓自己變得更智慧。
(5)寫心記:把自己無法與人傾訴的情愁愛恨寫出來,可以很好的宣泄自己的情緒,寫完日記會讓人覺得輕松。
(6)培養(yǎng)興趣、懂得給生活留白,如書法、繪畫、集郵、養(yǎng)花、下棋、聽音樂、等等,可以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也不會讓生活被瑣事填的太滿。
二、心理層面
(1)學會“以自我為中心”
這里帶著引號,不是自私自利。要知道相對于“我”來講,周圍的每一個人和事物都是“非我”,自我才是最重要的那個。要學會愛自己,體諒自己。從內在降低和瓦解“非我”對自己的影響。因為我們大部分的煩惱其實是來自對自己的苛刻、否定、不接納。愛自己才能愛他人!
(2)學會和順舒適、順其自然
中國佛家思想就是“隨緣妙用”,要有一顆平常心、一顆感恩的心,不要總是抱怨命運的不公平,生活虧欠自己太多,生活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要看到身邊還有許多不如自己的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沒有災難、沒有戰(zhàn)爭、沒有瘟疫、沒有妻離子散,這就是幸福。正是因為沒有這些災難,我們可以去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可以去試圖改變自己的生活,可以去欣賞人間的風情萬種、美麗風光。
(3)練習積極的心態(tài)(運用阿 Q精神)
樹立正確的處世觀,把壓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好抗壓的心理準備。大家都知道,電腦如果不及時清理垃圾文檔和病毒,就會運行很慢,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以正確心態(tài)積極面對,就是要求自己及時刪除垃圾文檔,及時查殺病毒(不良信息,不良情緒)。要善于自省,對他人寬容,多付出,善于利用時間等等。如果心態(tài)積極了,你的內存和硬盤就不會有問題,你做什么事情都能踏實入局,抓住屬于自己的機會。
(4)積極反省
理性反思,積極進行自我對話和反省面對壓力時可以自問。
如果自己是一個自我要求比較高的人,可以告訴自己“沒做到又如何?。
但如果本身個性較容易趨向于逃避,則應該要求自己以較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壓力,告訴自己“外界的壓力能夠幫助自我成長”。
同時,也可以寫壓力日記,在書寫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分析出面對煩惱的方法,是緩解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5)及時宣泄:找人傾訴,向家人、朋友或心理醫(yī)生訴說,把自己心理的壓抑、憤怒、傷心、焦慮、憂愁都說出來,不要讓情緒積壓。
三、精神層面
這一層面很重要,對人心理調節(jié)起著決定性作用。是人性的最底層的支撐。
(1)理解“我”、“世界”和”人生意義”
很多人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焦慮、死亡焦慮、意義感缺失。這一部分難以通過他人獲得感受。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去探索,比如哲學的內容、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儒釋道”的內容,都會涉及一些。比如對我的理解,儒家把我分為大人與小人,道家說“我”要與道和一,禪宗說“我”本性空。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體會,對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塑造會有很大的影響,會通透很多。理解了儒家說的我,你會知道人與人是不同的;理解了道家的我你會明白求同存異;理解了佛家的我,你會明白人與人之間是統(tǒng)一的,人我不二。
(2)做冥想和正念內觀(打坐)
通過冥想,訓練思維“游逛”,如“藍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綠茵的草地上”,“我舒適地泡在浴缸里,聽著優(yōu)美的輕音樂”,在短時間內放松、休息,恢復精力,讓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會覺得安詳、寧靜與平和。
通過正念內觀讓自我在靜坐的過程中回歸到當下,讓人體悟到內心本自具足的靜謐與安寧。去除人內心的壓力,觸發(fā)內心的平靜,讓身心放松。長期堅持可以提高人的覺察能力,感受到不同于感官刺激的喜樂。
(3)帶著覺察生活 :運用自己的關照智慧,讓覺察成為一種習慣,可以更好的活在當下,不被念頭和情緒帶走!不用擔心覺察會讓自己變的辛苦,慢慢的你會習慣并完全接納它。
(4)做慈善義工,奉獻愛心:義工其實就是在進行布施,布施我們的時間、財物、愛心甚至是無畏,可以參加社會義工團體、社區(qū)志愿者、寺院義工等奉獻自己的愛心。這樣做可以擴展視野,增大心量,升華靈魂!愛贈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每個人都是有身體、心理、精神的一個綜合體 ,他們分別代表著人的身、心、靈。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身心靈”的一個綜合體,分別指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自己與世界的關系。那要獲得心理健康也要從身心靈三個方面進行。
一、身體層面
(1)運動:運動可以讓大腦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快樂元素,會讓人感覺快樂。適當?shù)捏w育鍛煉、家務勞動,體力工作、購物逛街、旅行等都可以調節(jié)人的心情。
(2)泡熱水澡:泡熱水澡可以放松身體、緩解疲勞,對于有睡眠障礙的人開還可以促進睡眠。
(3)想哭就哭:當你滿腹苦水,滿肚子怨氣“七竅不通”時,你不必硬裝堅強,該流淚時就流淚,別管它是“暴雨”,還是“流星雨”。相信“流星”會帶來好運,雨后會天晴。哭過后情緒會得到宣泄,壓力和委屈會相應的釋放!
(4)讀書:讀書的好處很多,可以開闊視野,可以吸收營養(yǎng)、讓自己的內心充實,可以減輕壓力、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提高修養(yǎng),可以讓自己變得更智慧。
(5)寫心記:把自己無法與人傾訴的情愁愛恨寫出來,可以很好的宣泄自己的情緒,寫完日記會讓人覺得輕松。
(6)培養(yǎng)興趣、懂得給生活留白,如書法、繪畫、集郵、養(yǎng)花、下棋、聽音樂、等等,可以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也不會讓生活被瑣事填的太滿。
二、心理層面
(1)學會“以自我為中心”
這里帶著引號,不是自私自利。要知道相對于“我”來講,周圍的每一個人和事物都是“非我”,自我才是最重要的那個。要學會愛自己,體諒自己。從內在降低和瓦解“非我”對自己的影響。因為我們大部分的煩惱其實是來自對自己的苛刻、否定、不接納。愛自己才能愛他人!
(2)學會和順舒適、順其自然
中國佛家思想就是“隨緣妙用”,要有一顆平常心、一顆感恩的心,不要總是抱怨命運的不公平,生活虧欠自己太多,生活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要看到身邊還有許多不如自己的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沒有災難、沒有戰(zhàn)爭、沒有瘟疫、沒有妻離子散,這就是幸福。正是因為沒有這些災難,我們可以去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可以去試圖改變自己的生活,可以去欣賞人間的風情萬種、美麗風光。
(3)練習積極的心態(tài)(運用阿 Q精神)
樹立正確的處世觀,把壓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好抗壓的心理準備。大家都知道,電腦如果不及時清理垃圾文檔和病毒,就會運行很慢,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以正確心態(tài)積極面對,就是要求自己及時刪除垃圾文檔,及時查殺病毒(不良信息,不良情緒)。要善于自省,對他人寬容,多付出,善于利用時間等等。如果心態(tài)積極了,你的內存和硬盤就不會有問題,你做什么事情都能踏實入局,抓住屬于自己的機會。
(4)積極反省
理性反思,積極進行自我對話和反省面對壓力時可以自問。
如果自己是一個自我要求比較高的人,可以告訴自己“沒做到又如何?。
但如果本身個性較容易趨向于逃避,則應該要求自己以較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壓力,告訴自己“外界的壓力能夠幫助自我成長”。
同時,也可以寫壓力日記,在書寫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分析出面對煩惱的方法,是緩解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5)及時宣泄:找人傾訴,向家人、朋友或心理醫(yī)生訴說,把自己心理的壓抑、憤怒、傷心、焦慮、憂愁都說出來,不要讓情緒積壓。
三、精神層面
這一層面很重要,對人心理調節(jié)起著決定性作用。是人性的最底層的支撐。
(1)理解“我”、“世界”和”人生意義”
很多人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焦慮、死亡焦慮、意義感缺失。這一部分難以通過他人獲得感受。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去探索,比如哲學的內容、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儒釋道”的內容,都會涉及一些。比如對我的理解,儒家把我分為大人與小人,道家說“我”要與道和一,禪宗說“我”本性空。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體會,對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塑造會有很大的影響,會通透很多。理解了儒家說的我,你會知道人與人是不同的;理解了道家的我你會明白求同存異;理解了佛家的我,你會明白人與人之間是統(tǒng)一的,人我不二。
(2)做冥想和正念內觀(打坐)
通過冥想,訓練思維“游逛”,如“藍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綠茵的草地上”,“我舒適地泡在浴缸里,聽著優(yōu)美的輕音樂”,在短時間內放松、休息,恢復精力,讓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會覺得安詳、寧靜與平和。
通過正念內觀讓自我在靜坐的過程中回歸到當下,讓人體悟到內心本自具足的靜謐與安寧。去除人內心的壓力,觸發(fā)內心的平靜,讓身心放松。長期堅持可以提高人的覺察能力,感受到不同于感官刺激的喜樂。
(3)帶著覺察生活 :運用自己的關照智慧,讓覺察成為一種習慣,可以更好的活在當下,不被念頭和情緒帶走!不用擔心覺察會讓自己變的辛苦,慢慢的你會習慣并完全接納它。
(4)做慈善義工,奉獻愛心:義工其實就是在進行布施,布施我們的時間、財物、愛心甚至是無畏,可以參加社會義工團體、社區(qū)志愿者、寺院義工等奉獻自己的愛心。這樣做可以擴展視野,增大心量,升華靈魂!愛贈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2人已踩
13人已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