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許多人把找心理咨詢師看成是一種病態的表現。當有人提到要去做心理咨詢時,大多數人的反應就是:這個人的心理一定是有問題了。去找心理咨詢師是一件不愿讓他人知道的事。這是人們對心理咨詢的第一個誤解:只有不正常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詢。
1第一個誤解:
?
只有不正常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詢。
?
這種誤解導致不少人貽誤了做心理咨詢的最佳時機。當我們的軀體有疾病時,人們都懂得積極去看醫生;可是心理有些問題,或是患有精神障礙時,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或者即使知道自己是有心理問題,但忌諱就醫,擔心去心理咨詢后,別人會瞧不起自己,怕受到他人的歧視。其實這是完全沒必要的。
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納對心理咨詢的定義:
心理咨詢是指一種專門向他人提供幫助與尋求這種幫助的人們之間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助人者的手段及其所創造的氣氛使人們逐步學會以更積極的方法對待自己和他人。
心理咨詢能夠為人們提供全新的人生經驗和體驗。可以幫助人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與社會,逐漸改變自己對外界不合理的思維、情感和反應方式,并學會處理好各種關系,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質,以便更好地發揮個人的內在潛力,實現自我的價值。
?
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問題:“怎樣的人需要做心理咨詢?”
?
?
心理咨詢師往往會很簡單的回答:“心理咨詢的對象主要是正常人。”
“我的心理很正常,我認為自己沒有心理問題,我需要做心理咨詢嗎?”
?
心理咨詢并不只是針對心理問題去治療。心理咨詢的重點是面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心理疑惑、認知扭曲、人際關系誤區、情感困惑等看似簡單的生活小問題,所引起的情緒不良反應。
在心理咨詢中,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傾訴。通過對情緒的宣泄,來幫助求助者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找到緩解情緒的有效方法,幫助求助者釋放心頭的壓力。
一般情況下,心理咨詢師會針對不同的問題,并應用不同的方法使求助者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幫助求助者統整自己,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良方,使那些深陷生活旋渦、背負沉重心理壓力、思路常常堵塞的求助者,能夠打開心路,更加正確地對待自己,增強自信心,學會處理好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使求助者重新擁有健康的心態和人格。
在心理咨詢中,人們愛的能力得到了恢復,重新感受到被愛、被關注、被肯定的積極情感。人們驚喜地發現:原來生活是這樣的美好,快樂是可以去學習的。
2
?對心理咨詢的第二個誤解是:
?
心理咨詢不過是聊聊天而已,動動嘴皮子還要收錢,跟搶銀行差不多了。
?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目前還不太普及的職業,這個算得上神秘的職業——心理咨詢師。
是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動動嘴皮子就能賺錢。
一個合格、優秀的心理咨詢師的誕生,要經歷哪些步驟?
首先是考心理咨詢師證書,必須找一個比較靠譜的機構,花比較可觀的一筆錢,和幾乎兩年時間,每周學習,背書,最后考試;你會發現你拿到證書的那一刻,才剛剛開始。
你開始接個案,但你會發現當面對一個活生生的人,黔驢技窮,和當初案例演練不是一回事。
然后你去問前輩,前輩看著傻乎乎的你說:
認知行為學了嗎?精分學了嗎?家庭治療學了嗎?薩提亞學了嗎?夠人本嗎?會夫妻治療嗎?會兒童治療嗎?沙盤房樹人繪畫呢?意象對話呢?催眠???
你一臉懵逼:都聽過啊... ...
會用嗎?
不會。
于是,新一波的全面學習、、、
然后你就開始死磕精分,你發現精分學到最后你精分了,還是人本吧,人本是啥來著?
羅杰斯?存在主義?
好像沒有太多人本主義的培訓班。
你想了想,認知行為!需要系統學習,被人說沒學過精神分析,不夠深刻。你又回頭去啃精分。
啃了精分你發現適合用精分的來訪對象又不多,你聽說短焦不錯,短!平!快
!
隨后你又發現很多人來找你做夫妻治療,你發現家庭治療是必須的,你又開始滿大街去找家庭治療的課程,繼續學習。
做完夫妻孩子的也很多,沙盤、意象對話、團體輔導... ...
?
你學得了一身的本領,可是還不夠。心理機構會問你:個案小時數?督導小時數?個人體驗小時數?
你心里盤算著賣房,個案先沒有,湊齊個人體驗的費用先。
你開始了一周一次的個人體驗,所謂個人體驗,就是咨詢師先去找個咨詢師進行自我分析,倒空自己做面鏡子,起步100小時,200小時達到正常水平。
一個60分鐘的個案帶給這個階段的新手咨詢師的是什么?
付出的是:60分鐘的咨詢時間,2小時的個案報告整理時間,60分鐘的督導時間,督導費用。
同時,你還在參加各種心理咨詢技術的課程。
終于有一天,你的個案開始多了,拋去課程費用、督導費用、個人體驗費用,你發現有結余了。
這個時候,輕松可以算出一個巔峰狀態下的心理咨詢師,想靠咨詢年入百萬,幾乎是不可能的。
?
來訪者今天來,明天不來,今天跟你哭一場,一句話不讓你說,明天說他夫妻吵架已經好了,謝謝你的開導哈。
你發現他需要的根本就不是咨詢師,只是一對耳朵,你發現你的技術根本沒地方施展,因為他根本不想改變。
如果一個人期待沒有任何代價的成長,原因只有一個:他根本不想成長。
你開始接到一兩個個案,他們說:可以免費嗎?
一部分人,要求做免費心理咨詢的,他的心理邊界是處于不清的。
?
他覺得他的事,就是你的事;
?
他覺得心理咨詢應該免費,那么你一定也是這么覺得,否則他不會理所當然;
?
?
他不允許你拒絕。
?
?
他希望你能為他提供幫助,就好像那個理想中的媽媽,永遠給他提供乳汁。
?
3
再來看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到底是不是“隨便聊聊”?
?
心理咨詢師在咨詢中所說的每一句話,都經過嚴格專業的訓練。
?
哪一個字帶有個人情緒,哪一個字不夠抱持,哪一個字不是為了來訪者好,哪一個字太激進。
對來訪者診斷失誤,會導致整個咨詢方向的錯誤。
對不同人格類型的來訪者,用什么流派的技術,還不能完全是技術,還有兩個人格的碰撞,真誠的互動。
?
咨詢師還要面對來訪者的各種問題:
?
?
我不給你錢你還給我做咨詢嗎?你無條件愛我嗎?你的愛是用錢換的嗎?
?
?
當咨詢師有情緒的時候,會被告知:你不能有情緒。
?
當咨詢師決定不做免費咨詢,因為效果差消耗大無回報(包括金錢的回報),他會被質疑:你不是一個有良心的咨詢師。
現在你還覺得咨詢師只是動動嘴皮子,就拿走你口袋里的錢嗎?他們是真的用生命和靈魂在工作的人,和其他正當職業沒什么不同。
不知道什么時候,全社會才能真正放下對心理咨詢和心理咨詢師的誤解,但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圖文轉自網絡,我們只是搬運工,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