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理文章 >

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
轉載文章 發表時間:2015-03-09 11:34:04 1517 0 0

許多人經常感覺人際關系緊張,總幻想自己被親人拋棄,被朋友背叛,于是選擇逃避。這種心理上的孤獨感會在事實上造成自己的孤立。其實,這些人是患上了“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
有關調查顯示,中國有大約1%~2%的人患有這種心理障礙。通常,根據統計學數據,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中女性居多;但由于男性暴力破壞性較強,BPD男性患者多被誤診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比如焦慮時尋釁、打架斗毆導致被拘留這種逃避拋棄和自毀行為,常常未被認為是BPD的表現。
BPD患者的普遍特點是情緒不穩定,人際關系和自我形象也不穩定,并伴隨其他破壞性行為。他們總是感覺不安,難以解釋現實,以至于影響正常的家庭和工作生活。他們一方面會過于看高和理想化一些人,而另一方面又會貶低和完全無視別人?;颊咄O置很高的期望值,而一旦無法實現,就會過度失望。這種極端估價和貶低的行為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標志性特征。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他們通常選擇逃避現實的解決方式。
BPD在強化“世界無法信賴”這一觀念的同時,總以背叛依賴對象來測試對方的容忍度。比如,有些男性輕度BPD患者,在追求不可能成為伴侶的女性失敗后,會以自我否定、自殘來“懲罰過錯”。一旦女方答應交往,他們又懷疑對方的誠意,立即拋棄對方。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偶爾的分離或者孤獨,BPD患者也會表現出難以抑制的自我否定:“我失去了知覺,我什么也不是。”哪怕只是晚飯時父母的沉默也會使其不知所措。感受自己存在的通常方式是痛——用玻璃碎片、剪刀、煙頭自殘。面對血跡斑斑的傷口和被弄臟的衣服,他們又會感到自卑和悔恨。
BPD患者缺乏一貫的認同感,主要表現在對自我形象、性別取向、職業選擇、價值偏好等的不確定。不愉快的生活經驗告訴BPD患者,按照自己意愿嘗試的事情都可能是錯誤的、被責備的、被處罰的,這使他們感到自己一無是處。而同時他們絕大多數又是“完美主義者”,諸如電腦出現病毒這樣與自身毫無關系的事情,也會讓他們被焦慮、恐慌和自責吞沒。
與“完美”相匹配的是,BPD患者不會“寬恕”自己。一位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漂亮女子,無論她在怎樣的贊美聲中生長,當面對一個她認為更美的女子時,從前的贊美灰飛煙滅,她會覺得自己非常丑陋。

造成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原因
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成年人往往在童年時代經歷過創傷,其中包括身體,精神或者性虐待。缺乏父母關愛也容易導致這種心理疾病。這些人往往存在不安全的感覺,而且對于喜愛的人會纏住不放。他們往往情緒控制不當,很容易產生壓力和焦慮,并且易怒。某些研究表明,這種疾病與情緒波動和脈沖控制有關;而有些研究則認為,這是因為神經遞質發生故障的原因。
“無論是我考試得第一名,還是跟同學打架頭破血流,都不能讓她抬一下眼皮。”某BPD患者在與治療師的對話中回憶了童年生活:“父母早年離異,在我印象中,母親是個極度冷漠的人。小的時候無論怎樣與母親溝通,都不能贏得母親超過一周的陪伴。我自出生起就帶著奶粉寄宿在不同的親戚家,入學后便游走于各個學校。”
母親無法提供足夠的認可、陪伴等基本的撫慰,而兒童的心理沒有適應外界的能力,所以BPD患者不知道如何對自我進行認同、撫慰和調節情緒,他們必須在外界環境中不斷尋找可以依賴的客體。BPD患者的童年創傷除了情感虐待,還有軀體虐待、性虐待。這些負面經歷使患者脆弱,頻繁地將周圍的人和事分離開來,面對矛盾難以調節情緒,“完美無缺”與“糟糕透頂”的兩極世界由此形成。

從客體關系理論來認識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在客體關系系譜學上處在復合期的位置上,這些問題的成因常與內在先天過剩的攻擊、愛意沖動的相對缺損或缺少父母方面持續、認可及調和的照顧有關。 
如果BPD患者的攻擊沖動過?;驉垡鉀_動缺損,復合期的孩子就必須用更多的投射機制來保護內在脆弱的好客體以免其被敵意壓垮。這個年齡層的孩子無法整合好和壞的自體和客體影像、無法建立內在穩定的、足夠好的客體影像,必須不斷地在外在環境中找尋溫暖和關切的供應來源。 
孩子們會內化他們所感受到的,但那不是外在客體必然真正的特質。即使他們的父母事實上是很好的,他們仍然可能會先把自己過剩的攻擊投射到外在客體上而后再把這敵意的客體內射回來。之后,他們必須分裂掉且投射出這些新近被再內射的敵意客體。根據這個理論,擁有過剩攻擊沖動的孩子便進入一種投射敵意的惡性循環里,結果是導向那分裂且投射出更多敵意的需要。 
另外一種看法認為,邊緣型人格障礙起因于母親的撫慰能力的缺損。無法提供足夠同理、撫慰和認可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沒有機會去內化這些能力。因此,他們也就沒有學到如何去傾聽自己、撫慰自己以及如何去調合復雜的正負情緒。有些母親為了自己先前未被滿足的依賴需求而必須粘著孩子。這些母親對共生、依賴的行為提供肯定、支持和感情。但她們卻會對分離感到威脅而在面對孩子任何分離—個體化的努力時,變得攻擊、批評、敵意、憤怒、收回供應與肯定。這樣便加強了嬰兒的全好和全壞分裂客體關系。這使得孩子在他行為成熟時感受到被遺棄,因而持續找尋著好的共生客體。 

國內“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人際關系、自我形像和感情不穩定,具有顯著的沖動性;起自成年早期,前后過程多種多樣,具有下列5條或以上表現:
(1)瘋狂的努力以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來的遺棄;
(2)強烈而不穩定的人際關系,特點是從極端理想化到極端貶低他人之間搖擺;
(3)身份障礙:對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覺的顯著和持久的不穩定變化;
(4)至少在二個領域方面出現沖動性,有潛在的自我毀滅可能性,例如,浪費、性、藥物濫用、魯莽的駕駛、狂吞濫飲;
(5)反復發生自殺行為、自殺姿態,或威脅、自傷行為;
(6)由于顯著的心境反應而情緒不移定如心境惡劣強烈發作,易激惹,焦慮持續數小時,但很少會超過幾天;
(7)長期的空虛感;
(8)不合適的強烈憤怒,或難以控制的發怒,如常發脾氣、發怒、斗毆等;
(9)短暫的與應激有關的偏執觀念或嚴重的分離性癥狀。
(第1和第4條不包括第5條的自殺或自傷行為。)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治療
1、圖式療法
通過關注患者對概念、事物和事件的認知結構(即圖式)和對外界信息的加工過程,幫助患者改變封閉、自我挫敗的生活模式或心理圖式。治療的重點是處理與治療醫生的關系、日常生活及童年心理受創的經歷。
2、辯證行為療法
技能訓練是幫助患者抑制不適宜的邊緣行為或思維方式的重要方法。技能訓練包括單個技能訓練和團體技能訓練,有4個部分:正念訓練(形成正確的觀念)、情緒調控訓練、有效人際關系訓練和忍受痛苦訓練。
3、移情焦點療法(TFP)
通過移情情景讓患者形成正常的身份認同。典型的患者-治療師移情配對如下:破壞性的小孩-懲罰性的施虐父母;被控制、被激怒的小孩-控制性的父母;沒人要的小孩-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失控、憤怒的小孩-無能的父母;依賴、滿足的小孩-溺愛、贊賞的父母。
4、家庭療法
以家庭為對象施行的心理治療方法。協調家庭成員間的關系,通過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聯盟,達到認同;運用家庭成員的個性、行為模式相互影響的效應,促進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夫妻治療(也叫婚姻治療)是家庭治療的一種特殊模式。

“邊緣型人格”的父母責任
有些家長始終不理解自己的孩子為什么如此怪異:一些時候孩子唯唯諾諾,非常聽話,而有些時候火氣極大,連父母正確的意見也聽不進去甚至公開頂撞;情緒上來的時候風風火火,非要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情緒低落的時候則十分懶散,連作業也不肯完成。 
孩子這種忽冷忽熱的毛病就是“邊緣型人格”的表現。他們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心理障礙呢?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邊緣型人格”的孩子大都有一對或一個“邊緣型人格傾向”的父母:一些家長在教育子女上忽冷忽熱,自己高興的時候,孩子怎么淘氣都聽之任之,要什么給買什么,不愛做作業或沒做完作業時,家長便幫孩子編理由唬老師;而當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一點小小的失誤也會招來棍棒,即使正當的要求也會遭到訓斥和責罵??傊?,對孩子有時要求得過嚴,有時又要求得過寬,是寬是嚴,完全隨家長的心情而定,沒一個準譜兒。 
忽冷忽熱的家庭教育不僅會造成孩子的“邊緣型人格”,而且會使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發展受阻,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及說謊的習慣。孩子在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會變得脾氣古怪,情緒飄忽不定,行為猶豫不決,將來在適應社會方面將面臨一定的困難。 
為此,家長若想矯治孩子的“邊緣型人格”,必須徹底改掉自身教育要求上忽冷忽熱的毛病。
首先,家長應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當心緒不定時,應暗示自己“謹防怒中情,慢發喜中言”,否則,把激動的情緒轉移到他人身上,即使不惹禍上身,也會給把自己視為榜樣的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其次,情緒不良時,要盡量減少與孩子的接觸,少過問孩子的事情。例如,在單位與同事生氣,就容易回家后在孩子身上找碴兒,在孩子身上發泄不滿。這里還要特意提醒那些喜歡“杯中物”的家長,飲酒時及過后要盡量不與孩子見面,一方面會損害家長的形象和尊嚴,另一方面也不宜仗著酒勁“教育”孩子,多數情況下都會由此造成對孩子的苛刻要求和過度放任。 
最后,要注意當孩子患病的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能“心太軟”。此時,憑著樸素的感情放寬對孩子的要求,不僅使原來的教育功虧一簣,而且容易使孩子感到有隙可鉆,將來自動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附文】邊緣型人格障礙與人際界限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格障礙的病根是在三歲以前,即6到18或36個月的時候埋下的。經典理論把這個時期叫做“肛門期”,自我心理學(埃里克森)稱之為“自主對羞怯和疑慮”,客體關系理論稱之為“分離-個體化”。在這個時期之前,嬰兒與母親處于“共生狀態”,并把母親“分裂”為好母親和壞母親。在這個時期之后,孩子與母親分離而成為獨立的個體,好母親和壞母親合而為一。整個“分離-個體化”階段的任務就是與母親分離,把母親整合。這個時期如果遭遇挫折,分離和整合的任務就無法完成,其結果是:人際界線不清,黑白分明(理想化和妖魔化)。 各種人格障礙都具有人際界線不清和黑白分明的特點。其中,最典型的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1、人際界線不清
邊緣型人格障礙似乎是依賴型和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混合,他們分不清自己的事和別人的事,過分熱情,過分卷入,常常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干涉別人的私事,越俎代庖,經常好心辦壞事,讓身邊的人覺得難堪,弄得人家哭笑不得;同時又會把自己的事推給別人,要求別人對他負責,隨意指使別人。他們情緒不穩定,容易受別人的影響。一般人可能會認為他們有情有義、敢愛敢恨、俠肝義膽、真誠直爽,其實是忽冷忽熱、喜怒無常、愛恨交加、糾纏不清。
2、黑白分明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另一特點是黑白分明。他們把人分為好的和壞的,好的非常好(理想化),壞的非常壞(妖魔化),對好人和壞人愛憎分明。如果發現“好人”身上有缺點,他們的態度會發生一百八十度轉變,立即反目為仇,“大義滅親”。如果發現“壞人”身上有優點,也會非常大度地轉變態度,完全不計前嫌。所以,常常大恨大愛,情緒不穩定,人際關系難以持久。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0人已踩 0人已贊
相關閱讀更多
給力心理APP
給力心理
AP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囗交|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fc2ppv在线播放|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 99国产在线播放|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羞羞歪歪汗汗漫画|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高潮A∨猛片|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午夜精品在线视频|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制服丝袜|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蜜芽|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 av电影在线免费看| 好吊妞视频在线| 一男n女高h后宫| 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极品内射| 日韩a一级欧美一级| 久草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狠狠爱天天综合色欲网| 再深点灬舒服了灬太大了在线观看| 翁虹三级在线伦理电影| 国产乱码一二三区精品| 香蕉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