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給大家講兩個小故事。
故事一:
想象我們走入了一個非常美麗的花園,這里面有你很喜歡的各種鮮花、樹木還有迎面撲來的陣陣香氣,你特別想呆在這里,但同時你也發現了這里有你很討厭的雜草和泥濘的土路,你會怎么看待這個花園呢?
有些人會愿意在這里呆很久,幫助一起建設花園。但有的人可能會遺憾地說“我本想在這里多呆一會兒的,但是這里的雜草實在太多了,太礙眼,我還是去尋找下一個更好的花園吧!”
于是離開的人繼續走啊走,走到下一個干凈整潔整潔的花園,剛想停下休息,卻發現這個花園缺少她最喜歡的那一種花,就又失望的離開了。這個人走了好久的路也沒找到理想中的花園,累得在路上睡著了。做了一個很香甜的夢,夢到到了心中的理想花園,不愿醒來......
故事二:
你和朋友們約好了去野餐,你很期待和這些許久未見的朋友們的聚會。他們預定了野餐地點,而你精心地準備了野餐的食物和第二天想穿的衣服,睡覺前還祈禱著第二天可千萬別下雨。可不湊巧的是,第二天還真就下起了瓢潑大雨。野餐是不可能的了,你只能呆在家里悶悶不樂地埋怨著大雨澆滅了你一整天的好心情。
但你心理其實明白,老天又不是特意和你過不去,只是今年夏天已經好久沒下雨了,也差不多該下了。不知道為什么,當你開始這么想心情瞬間就好了很多。
這兩個故事,第一個的名字叫做包容,第二個叫做理解。
其實吧,我們走進另一個人的生活就好比走入一座花園。你可能是被花園獨特的香氣吸引,駐足在這里,卻也冷不防地看到腳下討厭的昆蟲和泥濘的塵土。而包容就是以整體的眼光看待一個人,不糾結他必定會有的弱點,并且愿意協助他一起進步。
那理解又是什么呢?就像那個被大雨掃了興致的人,起初呆在家里悶悶不樂地埋怨天氣,但后來才意識到,其實大雨真不是特意針對他下的,只是像洪水一樣,具備產生的條件就必定會淹沒田野造成損害。我認為這就是理解:明白一個人的作為看似不合理,實際上卻知道他這樣想、這樣做有其必然的道理。
在愛情中,能真正理解對方才能做到包容,否則只是忍讓。
而忍讓只會換得一時的太平,當情緒逐漸積累,總有一天會爆發。
所以,如果你正經過這樣一處美麗的花園,如果這里生長著你最喜愛的花,請不要因為地上的塵土和惱人的昆蟲轉身離開,你可以選擇留在這里,幫他一起把這里創造成最理想的模樣,成為那個“對的人”。
這就是包容和理解。
上等的夫妻關系是能夠互相欣賞
中等的夫妻關系是能夠互相理解
下等的夫妻關系是能夠互相包容
所以通常是以欣賞始,以包容渡,以理解續,最終再次欣賞,發自肺腑地。兩個人的結合,都是帶著各自的歷史走到一起,這份歷史都有沉重的部分,從不存在理想花園,但我們卻可以共同努力去創造它。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