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一般資料:
求助者,程某,男,37歲,公務員,身高約1.71米,體態正常,無重大疾病史,家族無精神病史和遺傳病史。求助者有兩個姐姐,父母居住在本縣農村,父親、母親均務農,家里有十畝田地,家庭收入一般,有一女孩12歲,上初中一年級,家庭和睦。求助者性格溫和,家教較嚴格,從小懂事聽話。從小學到高中,學習勤奮刻苦,成績名列前茅,特別是在計算機操作方面,表現出一定特長。大學的時候曾參加計算機操作比賽,獲得二等獎。高考時成績不錯,畢業后通過公務員考試,刻苦學習各項業務知識,積極上進,曾被評為“優秀公務員”,作為工作骨干,深得領導器重,和同事關系融洽。40天前,在一次工作中,因指揮不慎領導當即批評了他:“怎么能犯這么低級的錯誤?”求助者非常難過。當天晚上,輾轉反側睡不著覺,之后的40天里,感覺緊張、焦慮、情緒低落、入睡困難、食欲下降。
心理測驗(條件所限未做)
二、主訴與個人陳訴
主訴:焦慮、情緒低落、心慌、入睡困難、食欲下降30多天。
個人陳述:40天前,在一次指揮操作時造成失誤,領導當時訓了我一頓:“怎么能犯這么低級的錯誤?”我羞愧無比,心想:自己工作曾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工作從來沒出現失誤,這次怎么能犯錯呢?領導一直對我很器重,這次這么狠訓我,當時在場還有幾個領導,真不知道大家以后會怎么看我,太難堪了,我真是沒臉見人了!為此,我一想這件事,就覺得心煩,郁悶,總感覺緊張,吃飯沒胃口,晚上很難睡著覺,白天有時情緒低落。我覺得很難受,再這么下去肯定不行,所以前來尋求幫助。
三、觀察和他人反應
咨詢師觀察到的情況:求助者衣著整潔,個子中等,身體發育正常,講話口齒清楚,思維清晰,反應正常,自知力完整,無幻覺、妄想,問答自如。
同事講述:程某表現一直很好,上進心很強,曾被評為“優秀公務員”、,是同齡中的佼佼者。40天前,工作上出了點失誤,領導批評了他,說得有點重,后來他就整天顯得很心煩、緊張,有時還有點悶悶不樂。
四、評估與診斷
1、評估:
根據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三原則,求助者主觀認知與客觀現實統一,思維清晰,無邏輯混亂現象,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自知力完整,主動求醫;各種心理活動協調一致;個性穩定。本案中,求助者問題由現實原因激發持續時間較短,為40天,情緒反應尚在理智控制之下,尚未泛化,沒有對其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該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是由一次工作失誤受到領導批評這一現實原因引起的,表現出焦慮、情緒低落、心慌、入睡困難、食欲下降等癥狀,其情緒反應強度可以理解,未出現泛化。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屬于心理學問題,基本符合一般心理問題的特征。
2.診斷:一般心理問題
3、診斷依據:
(1)由現實原因激發;
(2)病程只有40天;
(3)癥狀:表現出焦慮、情緒低落、心慌、入睡困難、食欲下降等癥狀,未嚴重影響社會功能;
(4)尚未泛化;
這些符合一般心理問題的診斷標準,故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3、鑒別診斷:
(1)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求助者的主客觀是統一的,知情意是協調一致的,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的行為,無邏輯思維混亂,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個性穩定,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與焦慮性神經癥鑒別:焦慮性神經癥一般由非現實性原因引起,癥狀表現主要是焦慮,有持久痛苦不能解決,不良反應泛化,持續時間長,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本案中求助者雖然也以焦慮為主要癥狀,但是由工作失誤受到領導批評這一現實意義的原因引起的,直接與他的現實處境相關,不良反應持續時間較短,沒有出現泛化,沒有嚴重影響其社會功能,因此可以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3)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嚴重心理問題的情緒反應強度強烈,反應已泛化,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病程大于2個月。而求助者雖有緊張焦慮、情緒低落、食欲下降、睡眠不好等癥狀,但與工作失誤受到批評直接有關,情緒反應強度可以理解,持續時間較短,僅40天,未出現泛化,未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因此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五、咨詢目標
根據以上評估與診斷,同求助者協商,確定如下咨詢目標:
1、具體目標:
(1)改變求助者的不合理觀念:“我是優秀公務員,工作失誤就不應該出現”。
(2)改變求助者的不合理觀念“當著領導面批評我,太難堪、沒臉見人了。”
(3)改善求助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
2、終極目標:
著眼更長遠更深刻變化,使求助者擁有比較現實理想寬容生活哲學。
六、咨詢方案
主要咨詢方法與適用原理:合理情緒療法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紀50年代首創的一種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該方法旨在通過純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變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其核心理論是ABC理論,該理論要點是: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經歷了這一事件的個體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ABC理論中,A代表誘發性事件;B代表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及評價即信念;C代表這一事件后,個體的情緒反應及行為結果。ABC理論指出,A并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繼A發生之后,個體會對A產生某種看法,做出某種解釋和評價,從而產生關于A的某些觀念即B。雖然這一過程不經常為人所意識,但正是由這個過程所產生的B,才是引起情緒和行為反應的直接原因。所以人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觀念B來改變、控制其情緒和行為結果C,這是治療實踐的核心,其中所有的重要方法是對不合理信念加以駁斥和辯論(D),使之轉變為合理的觀念,最終達到新的情緒及行為的治療效果(E)。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問題,表面上是因為工作失誤受到領導批評而導致焦慮和抑郁的情緒,實際上真正的原因不是來自這一誘發事件本身,而是源于求助者對該事件的不合理的認識和評價。如“我是優秀公務員,工作失誤就不應該出現”、“當著領導面批評我,太難堪、沒臉見人了。”等“絕對化的要求”和“糟糕至極”的非理性觀念。利用合理情緒療法開展咨詢,幫助求助者達到三種領悟:(1)現在情緒行為的后果,不是誘發事件本身;(2)應對造成現在情緒和行為負有責任;(3)只有改變了不合理信念,才能減輕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種癥狀。幫助求助者對不合理信念進行校正,通過運用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等方法技術指出其觀念的非理性,幫助其學會以合理的信念代替那些不合理的信念,從而減少和消除不良情緒困擾。
七、咨詢過程
咨詢階段大致分為:
A、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
B、心理幫助進行領悟與修通階段;
C、結束與鞏固進行再教育階段。
1、診斷評估與心理咨詢關系建立階段
第一次咨詢
時間:2012年3月16日
目的:
(1)收集資料,了解基本情況;
(2)建立咨詢關系;
(3)確定主要問題;
(4)探尋改變的意愿;
(5)進行咨詢分析。
方法:雙方協商選用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1)詢問基本情況;
(2)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則;
(3)攝入性談話收集臨床資料,探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變愿意;
(4)作出對問題的初步分析;
(5)確定咨詢目標;
(6)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模型(ABC模型);
(7)布置家庭作業。
要求求助者按照下列表格的模式,嘗試把自己焦慮和抑郁的問題都表示出來,強化求助者對ABC之間關系的理解。要求求助者重視家庭作業,對自己問題的思考、檢查越是認真、全面,咨詢的進步就越大、越快。
誘發事件A:工作失誤受到領導批評
不良情緒C:焦慮、抑郁
不合理信念B:我是優秀公務員,就不應該有工作失誤。
2、心理幫助進行領悟與修通階段
第二次咨詢
時間:2012年3月23日
目的:
(1)加深咨詢關系;
(2)幫助求助者一起尋找和確認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3)幫助求助者領悟自己的問題與不合理信念的關系。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1)反饋咨詢作業,求助者認真地列出了自己的許多不合理信念。
(2)進一步分析工作失誤受到領導批評的事,幫助求助者從深層次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3)通過交談、啟發與引導,幫助求助者列出與該問題相關的不合理信念:
“我是優秀公務員,就不應該有工作失誤”;
“當著領導面批評我,太難堪、沒臉見人了。”
(4)布置家庭作業:
要求求助者對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認真思考,幫助其領悟自己的問題與不合理信念的關系。
第三次咨詢
時間:2012年3月30日
目的:
(1)幫助求助者修正或放棄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2)幫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
(3)減輕或消除情緒困擾。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1)反饋咨詢作業:
求助者已明白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明白這些不合理信念是造成自己心理問題的真正原因。
(2)針對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與求助者進行商討與辯論,得出如下建設性信念:
“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甚至是暫時的失敗,總之,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就需要堅強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勁,需要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
“人偶然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受到批評是可以理解的,我們要做的是,從批評中汲取教訓,不斷提高和完善自我。”
(3)布置家庭作業:
要求求助者將原來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與此次提出的建設性信念列表一一對照,并認真思考。
3、結束與鞏固進行再教育階段
第四次咨詢
時間:2012年4月6日
目的:
(1)鞏固咨詢效果;
(2)結束咨詢。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1)反饋咨詢作業:求助者經過認真思考,認識到:修正以前的不合理觀念,改用合理的觀念和思維方法想問題,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2)在對求助者進行正面積極鼓勵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求助者將此次的認識轉變擴展到工作和生活的其它領域中。
(3)指導求助者深刻領悟“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的含義。
八、咨詢效果評估
1、求助者的評估:通過四次咨詢,心里的煩躁和郁悶已消失,睡覺、吃飯恢復正常。準備向領導申請參加省局職業技能培訓,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2、同事的評價:程某恢復了以前的樣子,情緒穩定,吃飯、睡覺,都正常了。
3、咨詢師的評定:求助者面帶笑容,情緒平穩,人際交往正常,改變了不合理的觀念和看法,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正積極準備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通過回訪和跟蹤,咨詢目標基本實現,求助者心理問題已解決。
給力專家平臺(http://www.geilizhuanjia.com/)
二級心理咨詢師 李麗(ID:10175)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