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我們通常會根據經驗和看到的別人的經驗,去對一些事情進行判斷。有時候,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感情中,這也可能是一個糟糕的選擇。
勇敢去愛,更要理智地去愛。愛情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也最難把握。愛情中的感覺過于紛繁復雜,于是我們容易不信任自己的感覺,而去信賴一些教條,這是非常危險的事。

錯誤1:忘我的愛
很多人內心中的答案是——最好是忘我的愛。假若你有這個自覺或不自覺的答案,那么等待著你的,便是地獄。
也即他愛的并非是你,而是他自己。你會和一個只愛自己的人在一起嗎?答案是顯然的。

錯誤2:大了就會知道怎么愛
愛的能力,其實和年齡關系不大。
戀愛,是將我們在童年與父母等家人形成的內在關系模式淋漓盡致地投射到成年后與愛人的外部關系上來。童年與家人關系和諧的人,戀愛時的關系較容易達到和諧;童年與家人關系沖突太激烈的人,戀愛時的關系較容易產生沖突。這種投射是相當恒定的,與年齡關系不是很大。

錯誤3:你行,依靠你。
男人讓女人相信自己行的方式有兩種:一、展示自己的優點;二、否定女人的優點。
有趣的是,在戀愛期間,很多女人因頻繁被戀人否定而自信心受到很大打擊后,她們的想法居然是“既然你總是說我不行,那你一定行了,既然如此,我就靠你了”。
男人多少都懂得這一點。于是,他們普遍習慣否定女人,也習慣偽裝得很行。并且,自己內心越自卑,就越偽裝得“我很行”。然而,事實證明說“你不行”和“我行”之間并沒有必然聯系。

錯誤4:愛你就會對你好
這是關于愛情的最普遍的教條之一,也是危害性最大的教條。
對于一個內心充滿愛的人而言,這個信條正確;但對于一個心態充滿恨的人而言,這個信條錯誤。通常這種內在關系模式都來自童年的影響。
一定要看到愛情的這一面,否則很容易會對愛情產生失望。盡可能地遠離內在關系模式很糟糕的人,除非這個人有自省的能力。

錯誤5:對朋友好的人是個好伴侶
不管一個人看起來多么在乎他與朋友或同事的關系,這種關系所產生的情感深度仍然遠不如情侶關系。于是,一個人在處理與朋友和同事的這類關系時,可以較好地運用理性,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在深度的情侶關系中,沒有誰愿意控制自己。
所以我們常看到這樣的現象:許多人對配偶和孩子冷漠,對外人親熱。于是,一些內在關系模式很糟糕的人,會出現極其可怕的分裂:在外面簡直像個圣人,在家里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暴君。

錯誤6:付出和收獲成正比。
有付出一定會有回報,這種想法是很深的自戀。有這種想法的人,其實沒有看到對方的真實存在,她是自顧自地付出。她的付出是她自己的需要,未必是戀人的需要。
在感情中一味付出且對戀人沒有絲毫要求,這種做法有時還隱含著這樣的信息——我既然已經做得這么完美,我是問心無愧了,那么我們的關系中再有什么問題,都不是我的責任,而是你的責任。在愛情中習慣扮演絕對付出者的人,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究竟在追求什么。
第三,我很自戀,我是一個道德圣人,所以我不能承受一個親密關系是由我結束的責任,那意味著我就不是好人了。所以,我寧愿挨著,我要等著你來提分手,你來做那個錯誤的人。若是你這樣做了,那我就不必背負任何不義的名聲了。

錯誤7:婚姻是因為愛
真相是,至少在中國,因為愛走到一起的婚姻,太少了。
為什么?因為,面對自己最愛的人,圍繞著愛的渴望會被喚起,圍繞著愛的絕望也會被喚起,美好與可怕的感受會交織在一起涌出,情感的強度太強烈了,會讓人受不了。
因為可以將自己內心的垃圾投射到對方身上,所以在一起。這種邏輯,是很多人婚姻的奇特選擇的真相。

錯誤8:愛是為了幸福和快樂。
一個心理學家發現,他的孩子做某件事產生一種感受后,他會不斷嘗試類似的事,以激發出同樣的感覺。對內心中一些重要感受的強迫性追求,才是我們命運的真相。
若不經過深刻的學習,婚姻不會因為你選擇了“正確先生”或“正確小姐”就自動變得很幸福了。因我們有時自動追求著的生命體驗,未必是幸福。

錯誤9:受過傷才會珍惜。
很多男人發展新感情時,常做的一件事是訴苦。他們將自己以前的感情描繪得很糟糕,將自己的前女友或前太太描繪得很可怕,于是作為傾訴對象的女子的母性被觸發了。然而,作為傾訴對象的人忘記了一點,傾訴者是自由戀愛,以前的戀人是他們的自由選擇,他們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有至少一半的責任。
我們常講,人應該吃一塹長一智,但這只是愿望。事實是具有這種寶貴素質的人總是少數,而多數人的人生總是在同一個地方摔跤,而且摔跤的姿勢都一模一樣。所以,假若追求你的人以前的感情生活是一團糟,那么他和你的前景更大的可能性也是一團糟,而不是突然變得更好。
一個內心較和諧的人,會愿意自省,這樣的人的確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懂得愛。
如果經驗不能用在感情中,那怎么辦?平心看待。每個結論都有前提,別人的結論未必和你的前提一樣,所以不適用是正常的。學會尋找自己的結論吧,從廣場前提開始。(內容來源:39健康網)